光伏发电厂的试招标获得了成功,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为绿色技术的竞争性补贴铺平了道路。
以往30%的纪录已经被突破,201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32.5%,而这一数字预计将会在十年内上升至40%-45%。因此,可再生能源补贴的重点早已不再是使新兴技术进入市场,而是有计划且低成本地完成扩建的目标。新安装的设备应该更多地能够在市场上立足。2014年可再生能源法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告别固定的行政规定的补贴条款,迎来更多的招标竞争。
在这条道路上,第一步是太阳能发电场的试招标:只有当新的地面大型光伏电站的运营商成功参与到招标活动中,电站才有可能根据可再生能源法获得补贴。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哪一方出价更低,因为对新电站补贴数额要求最低者才能够最终中标。
低价竞标者最终会获得补贴。这一原则未来也会应用到其他的绿色技术的发展上。按照计划,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到2017年为止将全部转为通过招标确定。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已经将这一计划的指导方针写入政策路线图,目前正在公开征询意见。政策路线图主要围绕陆上风电场、海上风电场以及光伏电站,这些都是对完成2014年可再生能源法扩建目标的主要方式。未来,新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厂所产出的电力中将有超过80%通过招标获得补贴。每一种技术方式都会单独进行方案设计,因而海上大型风电场的招标最终会跟建筑楼顶光伏电站的招标不一样。公众可在2015年10月1日之前通过向ausschreibung-eeg@bmwi.bund.de写邮件发表对政策的意见。
招标的目标是计划性、竞争性和多样性
招标的核心目标有三个,即计划性、竞争性和多样性。固定的系列招标活动有助于管理新电站的建设;电站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受到鼓励。其基本原则是,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补贴程度仅满足电站经济地运营的要求。这一原则最终将会有利于全体消费者,而他们都通过缴纳可再生能源法附加税为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作了贡献。同时,可再生能源领域需要保持参与者的多样性,从大型企业、小型合作社到农场主、小型投资者等等,而事实证明,往往正是中小企业才特别富有创新性。
地面大型光伏电站的补贴额度降低
对于能源转型来说,光伏试招标的结果是个良好的信号。9月2日结束的第二轮招标也同样展现了围绕补贴的激烈竞争:出价共有136次,其中33次中标。出价方预计投入建设的装机总容量为5.58万千瓦,是初始招标额度(1.5万千瓦)的三倍多。成功中标的厂商每输送一度电将会获得8.49欧分的补贴,这一数额大大低于施行至2015年9月1日为止的每度电8.93欧分。实施招标的联邦管网局表示,第二轮招标中“即便是那些被认为是非专业的电站运营商也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较低出价并且中标。”
联邦管网局官网上的背景文件记录了目前中标的出价、即将建设光伏电站的地点以及第二轮试招标的其他信息。下一轮招标,即第三轮招标的出价截止日期是2015年12月1日,联邦管网局预计将在十月份在官网发布相关信息和表格。
报价价格抑或统一价格:对资助额度的调查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第一轮招标中采用的仍然是报价价格程序(即按报价结算,pay-as-bid),成功投标者按照其出价获得相应的补贴额度,因而不同的光伏电站获得不同数额的补贴。作为替代,第二轮和第三轮参考了统一价格程序的经验,报价按照数额高低进行排列,最低的报价获得补贴。报价对应的装机容量在招标要求(1.5万千瓦)范围内即可。所有光伏电站获得同等数额的补贴,补贴数额就是最近一次成功的报价。另外,电力交易也采用了这样的价格机制。
联邦管网局对试招标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和评估;在此基础上,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预计将于2015年底发布一份评估报告,而这份报告的内容将会成为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招标设计的参考。